“負利率”時代:房地產的機會在哪里? |
“負利率”時代:房地產的機會在哪里? 本報記者 楊泥娃報道 9月10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8月份CPI同比上漲2.0%,同時高于了1年期存款利率。就在8月份物價不斷走高的同時,我國也已悄然進入了“負利率”時代。 “負利率”意味著一年期存款利率低于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增速。現階段,央行制定1年期存款利率降至1.75%,然而來自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由于鮮菜、豬肉等價格的大幅上漲,8月CPI卻同比上漲2.0%。而實際上,近期已經連續多月出現CPI的上升趨勢,從今年2月的0.8%上升到8月的2.0%,半年時間增長了1.2個百分點,足見未來一段時間內物價水平繼續上升的可能。由此可見,居民存款“負利率”的時代已然來臨。 當消費指數高于存款指數,無疑面臨著存款所帶來的資產縮水的擔憂。然而此時,股市動蕩,實體經濟也緩慢前行,房地產無疑成為維穩的最佳選擇。 在邁進“負利率”時代的同時,借助居民儲蓄轉移的力量,房地產能否真正重返“春天”?而房地產企業又將如何利用這個機會實現企業的成功轉型與發展? “負利率”或將持續 實際上,“負利率”對于我國居民來說并不陌生,記者從華泰證券的研究報告中了解到,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已經經歷過4次負利率時期,分別是:1992年10月至1995年11月、2003年11月至2005年3月、2006年12月至2008年10月、2010年2月至2012年3月。 獨立經濟學家宋清輝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2007年國際金融危機席卷至中國,我國的CPI上升水平遠遠超過儲蓄利率,一度超過6%,給居民存款帶來嚴重的隱性損失。“目前出現的負利率,對正在推進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將產生不可忽視的阻力,同時也會對中國經濟帶來長期不利的影響。” 然而,在全球范圍內來說,低利率已成為“常態”。自2014年6月,歐洲央行宣布下調隔夜存款利率至負0.1%,成為全球首次將存款利率下調至負值的主要央行;2014年9月,日本央行也以負利率推行債券貨幣化;美國也是自推出QE后利率基本保持在零的水平。 香港粵海證券投資銀行董事黃立沖指出,對于一個經濟體而言,負利率實際上有兩個方面的體現:“一是名義利率為負,二是實際利率為負。前者是指居民在銀行的存款沒有利息,后者是指名義利率低于通脹率,即存款利率跑不贏CPI。” 而本輪“負利率”的來臨與以往也有著不同之處,在上述的4個負利率時期,CPI的最高值分別達到27.7%、5.3%、8.7%與6.5%。與當時不同,8月份的CPI僅為2.0%,與以往相比仍處于較低水平,因此,利率的快速下降成為了本輪負利率出現的主要原因。 黃立沖認為,盡管目前利率水平已經創下數年新低,但實體經濟依然面臨下行壓力,因此不排除央行可能還將有進一步降息的動作,以此來降低實體經濟成本,啟動基建項目,以推動PPP項目運行。 申萬宏源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也認為,“在經濟內生動力不足的情況下,政策將根據需要為‘穩增長’保駕護航,如果有需要央行還會繼續降息,負利率有可能成為未來一段時間的常態。” 房地產市場獲利 負利率時代來臨,存款的變相貶值,使得資金也不斷流入投資領域,而業內人士更是普遍看好此時房地產市場的投資價值。 中投顧問房地產行業研究員韓長吉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認為,房地產市場在負利率時代的投資選擇中存在許多優勢。“一方面,在負利率的情況下,貨幣會貶值,但實物資產相對于貨幣而言是升值的,房地產作為實物資產的一種,能起到保值或升值的作用,從而在低利率的環境下容易受到投資者的青睞,這很可能出現需求帶動房價上升的現象;另一方面,房地產是資本密集型產業,負利率使得貸款成本近乎為零,有利于房地產企業獲得資金來實現擴張。” 實際上,每一輪“負利率”時期,房地產市場均有不同程度的“抬頭”。來自國家統計局公布的《1987年以來的國內商品房平均價格及上漲情況概覽》顯示,在我國4次負利率期間,房地產市場分別呈現出達到60%、34%、12.8%以及15%的上漲幅度。 韓長吉指出,在負利率時代,房價迎來上漲的可能性較大。首先,從我國房地產市場的歷史記錄來看,在4次負利率期間,房價都出現大幅上漲的情況;其次,從其他國家的經驗來看,包括歐美以及日本在內的一些國家在負利率期間,房價普遍呈強勁上揚的態勢;最后,從作為房地產投資替代品的股票的角度來看,目前我國A股正面臨劇烈調整,資本市場不景氣,投資者很自然的把目光轉移到房地產身上。 也有房地產行業內人士認為,此輪房地產市場將與以往普遍上漲的市場格局不同,城市分化的現象將依然嚴重,經濟基礎較好的一二線城市房價上漲速度較為明顯,而三四線城市由于依然面臨去庫存壓力,供求差異大,因此受益程度相對較低。 房企的機會在金融 房地產市場的看漲無疑為房地產企業提供了發展契機,然而,也有分析人士稱,盡管房地產市場短期內會受到負利率刺激而走強,但實體經濟仍然下行,如果樓市短期出現過度透支,未來市場有可能持續惡化。因此,房企如何在此機會實現有利的轉型成為值得關注的問題。 韓長吉坦言:“在負利率時代,房地產企業的貸款成本較低,且發生需求推動房價上漲的可能性較大,這或許會給房地產行業帶來一種春天來臨的錯覺,一些企業可能會盲目樂觀、大舉擴張而忽視宏觀經濟下行、房產市場趨于飽和的現狀,所以房企借機融資發展經營要適度,否則不僅會加劇房企發展的風險,還會使樓市透支過度。房企應該把握住機會,努力擴充財力,實現去庫存以及科學地開展并購。” 實際上,房企近來頻繁的發債融資也成為趨勢。來自中原地產研究部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已經有超過60家上市房企在國內發行公司債,融資額度高達2500億元,而且發債成本出現明顯下降。以恒大地產為例,公司于今年6月成功發行的50億元境內公司債,融資成本僅為5.38%,僅為海外發債成本的一半。 對此,新城控股高級副總裁歐陽捷坦言,“在負利率時代,隨著資金成本下移,很多房企都在發債拿地,以賭高價地后續增值的空間。” 然而,在宋清輝看來,如此舉債融資的背后也隱藏著高風險。“在負利率時代,隨著資金成本逐步下移,很多房企都在通過拿地,賭項目增值,這是不少房企的生意經。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房企房拿地價格較高的情況下往往伴隨著高風險,回顧過往一些地王項目,有些甚至變成了燙手山芋。”宋清輝說。 在宋清輝看來,房企應該借機發展新模式實現升級轉型。“新湖中寶、綠地、萬達和恒大等房企將互聯網金融視作未來業績增長點,都把金融作為轉型和業務延伸的方向,這至少說明互聯網金融是房地產轉型的大勢趨,是它們未來幾年重要的利潤增長點,例如萬達的第四次轉型已將金融板塊納入集團主業,形成地產、金融、電商、文旅四大板塊并重的格局。互聯網金融為房企融資拓寬了渠道,未來或會有更多的房企加入這一領域。”宋清輝說。 同時,宋清輝指出:“房地產與互聯網金融的結合,通過從房地產商到購房者的投融資模式,達到資金快速流轉,從而解決了房地產商、消費者等多方資金短板等問題。房企轉向互聯網金融等于自己插上了互聯網金融的翅膀,發展空間巨大。” 來源:中國產經新聞 ![]() |
上一篇:【調查】民政部廢除單身證明 一半網友曾為買房而開證明
下一篇:購房與交房學問大 保留好證據方能維護自己合法權益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