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城疏解后房價或平穩上漲 學區房不再天價 |
東西城:疏解之后樓市如何走 北京“十三五”規劃建議公布后,隨著通州作為北京行政副中心的規劃明確,而東城、西城作為“主城區”,未來的發展規劃也備受關注。很多購房人也在關心未來東西城居住環境如何,房價將走向何方。 規劃:加強疏解重組 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連玉明此前就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北京在“十三五”期間最重要的是辦好兩件事,一是加快通州行政副中心建設,二是推動“老城重組”,優化調整東、西城行政區劃,建立中央政務區或首都區。 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期望還未獲得官方認可。據北京市規劃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王飛透露,未來東西城將成為“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的核心承載區”,也是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重點地區。 王飛介紹,未來東西城的重點是加強功能疏解與重組。重點疏解大型醫療設施、商品交易市場、市屬行政辦公等功能,增加中央政務、文化、公共綠地比重;同時也將保護和傳承歷史文化,改善居民生活和基礎設施條件,此外還將嚴格控制群租和低端產業。 業內人士指出,東西城承載中央政務功能,隨著人口減少、綠化增加、一批低端產業被轉移,區域內將更加適宜居住,同時,由于供應較少,區域的房價也將穩中有升。 成交:持續量減價高 自2012年三環內停止出讓新的住宅用地以來,東西城區內的住宅用地供應幾乎被凍結,使得區域內新盤一直在消化庫存。近三年,東西城新盤成交量逐年出現大幅下跌,甚至單月成交也出現了個位數。在2014年的樓市低谷中,東西城的一手商品住宅成交量僅為200多套,但成交均價仍穩居北京區域第一。 亞豪機構數據顯示,2012年-2014年,東城區每年的新盤簽約總量從766套,一路下跌到613套、252套;西城區則從1994套下跌到223套;二手房方面,2014年東城區成交6260套,西城區成交9270套,也直抵三年來的低谷。 “今年東城區新盤有盛德紫闕、使館壹號院等集中簽約,數據增長較快。”亞豪機構總監郭毅表示,西城區則維持穩定,而二手房方面,東西城區都出現了較大增長。 業內人士指出,今年樓市政策有所松綁,在營業稅免征年限“5改2”、銀行多次降息、二套房公積金首付降低等利好政策下,二手房交易不斷上漲。記者從鏈家市場研究中心獲悉,今年東、西城區的二手房成交情況明顯比2014年回暖,東城區的成交量約占全市的5%,但成交均價僅次于西城,排在全市第二位,約為5萬元/平方米。 “規劃明確后,隨著城中村的改造、低端產業如一些商貿市場的轉移,限制房價上漲的因素將被進一步清除。”北京中原地產分析師張大偉如是說。 ■ 猜想 土地 5年成交6宗地,未來仍緊縮 業內人士指出,北京已經明確東西城區未來的發展重點是疏解人口,增加中央政務、文化、公共綠地比重;這意味著未來城市改造中,本就稀缺的土地資源將更加緊縮,商業金融類用地也將減少。 據悉,自2012年北京明確規定三環內不再新增住宅用地以來,東、西兩城區的土地新增供應極度稀缺,也使得區域內在售住宅新盤稀少,售價昂貴。2015年,東西城都沒有新增土地供應。 記者從北京市土地整理儲備中心了解到,五年來西城區僅出讓了3宗土地,都是商業金融用地,都由負責一級開發的相關國企拿下。其中,2015年、2013年、2011年西城區土地供應都為零,2014年西城區僅出讓了華嘉胡同一塊土地,由華融拿下;2012年則出讓了月壇的兩宗地塊,由金融街拿下。 東城區五年來也僅出讓了3宗土地,僅有一宗土地包含住宅類配建。即2011-2013年分別出讓了王府井品牌中心項目、融創使館壹號院項目和國瑞城項目后期。2014年、2015年均為零供應。 “東西城的拆遷太難,部分已經完成交易的土地也仍存在拆遷問題,遲遲難以入市。”業內人士指出,隨著未來新增土地供應急劇減少,預計新盤價格將攀新高。 新盤 更加宜居,主打豪宅 在業內人士看來,東西城未來減少常住人口、嚴控低端產業、增加綠地、公園等發展方向,都將進一步增加內城的宜居度,對內城的新盤來說是利好,這些高端住宅新盤的價格目前已經處在高位,未來將獲得堅固支撐。 “早在前幾年,內城就確定了人口、產業外遷的趨勢,未來這一趨勢會加快。而從土地出讓來看,東西城的新盤便是非常稀少的高端住宅。”郭毅表示,目前在售的東城區新盤如萬科的北河沿甲七十七號、融創的使館壹號院等,簽約均價都在10萬元/平方米以上。 “未來北京的發展將是雙核模式”,張大偉表示,通州將成為北京新中心,吸引部分購買力,但遷往通州的是部分市屬行政功能,內城仍將有大批中央級機構,購買力方面并不會受到影響。 業內人士指出,從新盤來看,由于北京五環內新盤的高端化、豪宅化,目前東西城的新盤房價和朝陽區的新盤其實差別并不大。基于東西城供應較少的現實,預計房價也將穩定上漲。 “東西城的市場總體來說很穩定,今年房價的上漲也是跟著北京整體市場漲,區域里配套、購房人群都相對固定。距未來的規劃實施還有一段時間,短期內不會在房價上體現。”張大偉如是說。 二手房 房齡較長,房價將穩定 隨著東西城大型醫療設施的疏解以及教育資源的平均化,也引發部分購房者的擔心:未來東西城的二手房需求會不會受到影響? “一方面是宜居程度增加,對二手房是利好。”郭毅表示,另一方面,部分醫療資源遷出,可能會影響到部分的小區。但綜合來看,內城區的交通便利、醫療、教育資源都分布充裕,預計整體上并不會有太大影響。 同時,郭毅表示,東西城目前的二手房市場房齡都較長,有“老破小”等特點,次新房的房源稀缺,而二手房成交均價也普遍在5萬元/平方米左右,這和當前客戶的需求或有一定的差距。 張大偉表示,東、西城二手房每月簽約量維持在1000套上下,屬于一個比較穩定、沒有什么爆點的市場。目前東西兩城區的二手房成交量分別約占北京市場的5%和4%左右,未來教育資源的調整或許會使得學區房不再出現“天價”,但其購房需求仍堅實。 另一位業內人士也提醒,今明年,東西城區學區房的劃分和政策可能會有新規定,購房者應等新政策明確后再換房。 來源:新京報 ![]() |
上一篇:非工程專業人員看過來,建筑代號及常識掃盲!
下一篇:去庫存殺手锏:房貸利息抵稅 樓市狂歡的邏輯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