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降溫部分業主逆勢抬價 專家:樓市需理性報價 |
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房源“自查”后,二手房市場又開始陸續放出新房源。然而,似乎不是所有的賣家都遵循著“市場冷淡收著點賣”的想法。記者發現,面臨著下行的樓市,部分業主的掛牌賣價比一個多月前還高。 樓市廣告再現朋友圈 “第一場雪,好房也來了。”前天傍晚,翻著手機里的朋友圈,一條房源廣告突然跳到吳小姐的眼中。印象中,她已經有一個月沒有看到房子的消息了。 作為潛在買房人的吳小姐,多年前和這位經紀人打過幾次交道,便互相加了微信好友。雖然平時不交流,但吳小姐也會看看經紀人發的房源廣告,借機了解下市場行情。“比如,行情特火的時候,經紀人的朋友圈就淡點;樓市差的時候,朋友圈也熱鬧點,用的字眼都是"機不可失"一類。” 直到一個月前,一夜之間,這位“好友”撤掉了所有的房源廣告,偶爾發幾條,也都是“心靈雞湯”類的轉發。然而,昨天,在接連發了兩條“心靈雞湯”后,經紀人再度切換模式,又變回了房源廣告。 “而且,房源報價比過去還貴。”吳小姐帶著不可思議的神情告訴記者,她所住的小區,10月啟動樓市調控時,二手房的掛牌報價最貴也就在5.5萬元/平方米,可昨天看到的被推薦的這套,65平方米,報價400萬元,單價已超過6萬元/平方米。“能被推薦的,顯然不能是最貴的,這價格怎么越走越高?” 新上房源部分報價走高 在朋友圈不發房源廣告的“默契”,似乎正在慢慢褪去。昨天,在幾位經紀人的朋友圈中,記者都看到了對二手房源的推薦廣告。不過,在用語上,顯然比過去要含蓄謹慎,“最佳”、“最好”、“史上最低價”、“獨家好房”一類的字眼都未曾出現,多是關于位置、價格和戶型面積的簡單介紹。 在幾家中介的官方網站上,記者也看到,一段時間房源下架的“自查”整理和核驗后,登記過的新房源也開始陸續上線,很多小區的待售房源數,也由一個月前的個位數重新回到了兩位數。而在這些標著“新上”、“房主自薦”的房源中,記者確也發現,就如吳小姐在朋友圈中看到的那套,有部分房源的報價在重新上架后甚至比一個月之前還貴出一小截。 比如,東三環的潘家園東里小區,三居室的掛牌報價最高的已突破7萬元/平方米;東五環的奧林匹克花園小區,新上的一套三居室,掛牌報價已接近9.5萬元/平方米;位于雙井的經適房小區百環家園,標著“新上”的一套三居室,掛牌報價為850萬元,折合單價6萬元/平方米;西三旗的新康園小區,一套房主自薦的大戶型,業主所報單價已接近6萬元/平方米。從報價上看,無一例外,每一套房源都比10月調控之初要高。 “因為看到別的鄰居報價都貴了,業主覺得賣我的房子便宜了。”昨天,一位買家告訴記者,他剛買下的一套二手房,業主抱怨賣低了,要求買家承擔幾年的小區物業費,以彌補自己的“損失”。 報價高的房源難出手 和部分二手房房源報價走高的情況相反的是,11月二手房市場的報價,成交量正在經歷著下行態勢。 根據中介機構依據北京市住建委統計來的數據,以上周為例,本市二手住宅共網簽了4376套,環比下降3.4%。這已經是連續4周保持成交量下降的態勢。從單日網簽量計算,進入11月份以后,工作日的單日二手房網簽量始終保持在1000套以下。 調控之下的低迷期,觀望是很多買家的共同心態,也因此,對于這些報價極高的房源,即便是雙朝南的稀缺好戶型,買家的看房熱情也不高。“像這套報價7萬元/平方米的三居室,毫不夸張地說,就算我巧舌如簧,也知道肯定沒人會買,我自己聽著都覺得貴。”潘家園的經紀人告訴記者,在目前的樓市環境下,報價越高的房源,出手的難度也越大,因為買家買房的第一個比較,就是某套房的報價在整個小區中算是低的還是高的。“當然,有的業主心里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在報價的時候就會說,真心想買的話,價格可商量。” “跟漲不跟跌,在每一輪調控周期中都會出現。”這位經紀人補充道。 樓市調控下投機行不通 樓市走低,部分二手房業主的報價卻走高,這種看似矛盾的情況出現的原因是什么?北京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告訴記者,偏高的報價中,不排除有一部分業主并不誠心想出手,借著報高價而不賣房。另外,部分業主的報價調高,也可能和正在執行的房源核查有關系,業主擔心掛牌階段將價格報低了,未來賣房時不能再調整反而吃虧,所以索性報高一點,也給降價留下余地。 “從目前的市場情況看,經過調控,樓市的熱度已經下來了。”張大偉分析,不論是從新房和二手房市場的成交數據、中介公司的代理銷售業績,還是土地市場的高價地的數量來看,10月的調控加碼后,一、二線城市的樓市正在迅速降溫,非理性情緒也在淡化。 調控對于非理性情緒的遏制,也得到了開發商的共識。在剛舉辦的秋季產品發布會上,萬科集團副總裁、北京萬科總經理劉肖在談到調控后的樓市時就表示,調控的實施再次告訴開發商,不應該通過投機**或房地產短暫繁榮來獲取企業成長,調控也促使房地產思索回歸客戶本原,將更多精力放到產品細節和購房人的舒適體驗上。“這次北京的樓市調控,是一場非常及時的調控。” 存在泡沫城市房價有望降溫 一直以來,由于具有資產****的金融屬性,住宅從來不被視為普通的經濟商品。而對于北上廣一線城市的住宅市場,包括經濟學家在內的普遍觀點都認為,其間是存在一定泡沫的。問題是,泡沫究竟有多大? 易居研究院日前發布的一份《房價泡沫研究報告》提出,2016年前三季度,全國商品住宅房價收入比為7.6,與2015年的7.2相比,上升明顯。從房價收入比的絕對水平看,已經略微高出6-7的合理區間。“房價收入比的上行主要是受2016年春節過后,伴隨著各項去庫存政策和貨幣寬松政策的支持,一線城市、重點二線城市和部分三線城市樓市迅速回暖,導致房價明顯攀升,與此同時,居民收入增幅卻遠小于房價增幅的影響。”報告提出,在某種程度上,高房價也與2016年國慶期間多地出臺限購限貸等房地產調控政策有一定相關性。 具體到各個城市,報告結果顯示,參與調查的全國45個大中城市和熱點城市,房價收入比呈現東、中、西梯度遞減的態勢,且相差幅度較大;一線城市和東部沿海城市,明顯整體高于內陸其他城市,深圳、上海、三亞、北京、廈門、福州分列前六位,房價收入比均超過14。 依據房價收入比和住房價格指數,易居研究院在報告最后提出,包括深圳、上海、廈門、北京、合肥、南京、福州和蘇州在內的8個城市,2016年前三季度的泡沫水平已超過50個百分點,可定義為暫時出現泡沫。 “但是我們認為在未來一年,由于承載了過大的上漲壓力,泡沫程度較大的地區,調控性質的政策將持續執行,因此市場成交量也將進一步回落,房價會出現環比零增長甚至負增長的情況。” 房價有可能降溫的結論,也得到了張大偉的認同。“樓市成交下降期,買家也會持續處于觀望狀態。所以,我也建議真心持房待售的業主,理性報價,不要盲目抬價。”張大偉表示。 來源:華龍網 ![]() ![]() |
上一篇:重要通知!年底還不快做這些事,小心錢包受損
下一篇:限購前簽好的購房合同 如今交易不下去怎么維權?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