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敬偉:樓市“金九銀十”?今年還是算了吧 |
往年的8月份,是傳統意義上的樓市淡季,隨后就會迎來所謂“金九銀十”。今年呢? 據《每日經濟新聞》9月11日報道,8月份,一線城市樓市的房價、成交量均維持近幾個月來的降溫態勢。隨著“金九銀十”的到來,很多購房者開始擔心,一線城市房價是否會出現上漲小高潮。對此,多位業內分析人士認為,樓市重回“高溫”的幾率幾乎為零,房價維持平穩的情況下,成交量或小幅增加。 樓市進入史上最嚴的調控時期,從一線城市到二線熱點城市再到三線房價漲得過快的城市,進入樓市調控的城市,目前接近50城。這和上一周期調控的城市數量差不多。那么,各地數據如何呢? 綜合一、二、三線各城市的數據,8月份一線城市樓市繼續延續降溫態勢,二線熱點城市樓市也呈現出和一線城市的同趨勢性,三線城市在回穩。這和不同城市樓市調控先后密切相關。三四線城市相對較熱,則是和建房資本和購房熱情轉移和傳導至這些城市存在著必然聯系。 9月份來了,隨后還有10月份,樓市調控的趨勢還在繼續發酵,效果自然會更加顯現。一二線城市的量與價還會繼續下調。 三四線城市回調的幅度會小一些。按照邏輯,這似乎能夠激發起市場更多的購房熱情,但是邏輯和購房心理并不同步。從前幾個樓市周期的情形看,調控讓樓市回調的市場態勢,反而讓購房者存在等等看的心理。因為他們預期房價更低,因而不會急于出手。 此外,樓市一直存在著追高不逐低的市場現象。這也符合人們的趨利心理,房價高位時,擔心會漲得更高,因而剛需族和炒房者會有不買就來不及的逐漲心理。加上市場炒作和部分開發商忽悠,樓市虛熱就是這樣從市場端推升起來的。過去幾個周期的樓市漲跌,無不呈現出這樣的樓市生態。 相反,到了樓市調控期,尤其是到了僵持期,樓市量價齊跌之時,整個市場也就進入觀望期。此時,需求端普遍的情緒是——等等看,樓市還會有更大的降幅,等到降至最低點再出手。 安居客“國民安居指數”顯示,8月份購房者信心指數為101.4,環比上漲1.2%,是連降三個月后的首次反彈。 “62.9%的購房者認為短期內房價穩定,并不急于在‘金九銀十’出手,愿意花時間挑選更適合自己的房源。”安居客房產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張波說。 是購房者的僥幸心理還是樓市調控缺乏政策韌性?反正以往的樓市周期表明,等等看的心理往往是“失算”的。因為樓價并未如預期那般繼續下跌,而是樓市熱過留下的“高庫存”倒逼政策調整,從而迎來另一個樓市新周期。 現在的情形是,一二線城市的購房觀望心理已經形成,短期內不可能改變。 更重要的是,雖然一二線城市樓市量價有所回落,但是樓市調控政策是系統化的,在遏制整個市場虛火的同時,也可能抑制了部分剛需。目前,有很多城市和很多金融機構緊縮了購房信貸政策。一方面,首套房首付比例在提高;另一方面,貸款利率也很難找到基準利率了,大多要加成10%甚至20%。 剛需族或不想出手或想買房又覺得貸款利率稍微偏高,這也抑制了市場的購房需求,降低了”金九銀十“的市場成色。 需要說明的是,三四線城市的房價在這一周期提升較快,部分城市的房價進入“萬元+”時代,而且這些城市的量價似乎還在上升。 從樓市周期的市場前景看,三四線樓市的房價一旦漲起來,基本上就降不下去了。從過去15年的樓市數據看,除了極少數城市,幾乎所有城市的房價都漲了好幾倍。因而,對于三四線城市的剛需族而言,如何選擇還是一件很頭疼的事。 “金九銀十”作為曾經的市場現象,今年也許不會再復制。但是,剛需族可以觀望,政策面卻不可以當“圍觀者”。在首套房首付比例和信貸政策上,能否給予剛需族必要的關切和關照呢? 激活剛需族的購房需求,也許會讓“金九銀十”的成色更足一些。這樣,更體現了政策面、市場面和剛需族的多贏。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 ![]() |
上一篇:李克強重申貨幣政策定調穩健 房價上漲受抑制
下一篇:一建考前還需要注意這五件事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