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錢包買房VS房價單邊上漲時代結束,該聽誰的? |
買還是不買?這就是房地產行業的終極問題。 近日,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樊綱“六個錢包買房”的說法,被推上熱搜排名第一的寶座。 “六個錢包買房”指,夫妻雙方的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樊綱認為,這三代人六個錢包湊在一起夠首付,建議買房為好。 上一次因這一話題被推上熱搜的是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他建議年輕人“買不起房就多買兩套,能加杠桿就加杠桿”。 兩人的邏輯基本相同:看好房地產的未來發展前景,并為遠期目標克服短期障礙。 被扭曲的言論 在房子面前,似乎很難要求所有人都變得理性而平靜。所以,樊綱與管清友的言論最后不可避免地被網友演化成了道德評判。 有網友評論稱,“六個錢包,竭澤而漁,不光剝削你的現在,連整個家庭的過去和未來都要算計”。更有甚者直呼,“六個錢包,四個都是棺材本”。 正因此,樊綱對于房地產市場發展前景的判斷,被轉化成了社會個體孝與不孝的問題。顯然,這個問題和買不買房一樣,都沒有標準答案。 然而,過去十年,中國人其實是在用行動給出答案。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統計數據,就居民部門杠桿率而言,近十年經歷了三次快速上漲,截止2017年二季度,已經達到46.8%。購房需求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負債比重在增加,這并不讓人意外。值得警覺的是,這個過程太快了。 中國的居民杠桿率從30%到37%僅用了5年時間,而日本、美國達到同等水平分別用了10年和24年。 浙商證券研究所的報告顯示,過去五年,個人購房貸款余額呈快速上升態勢,從2013年的10萬億元左右到2017年底的約20萬億元,翻了1倍。言外之意,選擇貸款購房的人越來越多。 在中新社國是直通車進行的街頭隨機采訪中,幾位受訪者都表示,如果有條件,他們愿意通過加杠桿的方式置業。“借十八線親戚的錢也愿意買房”“有錢就一定要把它化成磚頭”……此類觀點成為了采訪中的主流觀點。 房地產會怎樣? 那么,房地產市場到底前景如何?近期幾個言論頗有意味。 萬科董事會主席郁亮表示,中國房價單邊上漲的時代已經結束。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副部長仇保興說,中國宏觀上已經不缺房,繼續炒房將致金融危機。 看起來,郁亮、仇保興的觀點和樊綱、管清友的言論是相悖的。 事實上,兩者并不矛盾。 中國房價單邊上漲結束,指的是,房地產的主要矛盾由短缺轉至不平衡。 一方面,從數量上來說,中國已經不缺房子,但仍然缺好房子;另一方面,城市間存在結構性不平衡,一些三四線城市仍處于去庫存階段,但一二線城市必須通過行政性手段抑制房價過快上漲。 仇保興的觀點,基本與此相同。他用數據表明,20年前中國城鎮化率只有30%,人們靠福利分房,住在筒子樓里;20年后城鎮化率已經達到60%,人均住房面積達到40平方米。從西方發達國家經驗看,在經歷城市化快速發展后,人均住房面積基本保持在這一水平。由此判斷,未來房地產市場增長的斜率會放緩。 但這并不表示,兩位不看好房地產市場的未來發展。 其一是,從數量到質量的增長,表明房地產業將從粗放型增長轉變為集約型,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其二是,增長斜率放緩,表明房地產暴漲暴跌的概率被降低,社會穩定因素增加。 回到開始的那個關于房子的終極問題,該不該買房,該不該加杠桿買房? 用一句廢話回答這個終極問題:在這件事上,樊綱說了不算,你說了也不算,錢說了算。 來源:中國新聞網 ![]() ![]() |
上一篇:北京:異地購房提公積金取消“異地購房證明”
下一篇:一文看懂住房租賃證券化首份文件:開發模式變了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