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案:“起征點”確定為每月5000元 贍養老人支出可抵稅 |
來源:南京日報 歷經今年6月初審和為期一個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后,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草案提請27日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 根據決定草案,決定擬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擬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先將工資、薪金所得基本減除費用標準提高至5000元/月,并適用新的綜合所得稅率;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先行適用新的經營所得稅率。 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之所以提出分兩步實施,就是期待盡量讓老百姓盡早享受到改革紅利。 6.7萬多人參與、提交意見超過13萬條——個稅法自1980年出臺以來的第七次大修牽動全社會關注。針對群眾關切,草案二審相比一審有何看點?釋放出怎樣的改革信號? “起征點”確定為每月5000元,今后將適時調整 對納稅人而言,繳納個稅最期盼每月能多些減稅。各方意見中,有不少聲音希望在一審稿基礎上,“起征點”還能再提高點。 和一審稿草案相比,決定草案顯示,綜合所得基本減除費用標準,即通常說的“起征點”仍擬按每年6萬元(每月5000元)計算。 每月5000元標準從何而來?如何看待此次“起征點”上調? 據介紹,個稅基本減除費用標準主要依據城鎮居民的人均基本消費支出水平、勞動力負擔系數、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三大要素測算。5000元涵蓋了2018年基本消費支出,還考慮了一定的前瞻性。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稅收研究室主任張斌說,此次稅法修正的減稅措施包含三方面:一是基本減除費用標準從每月3500元提至5000元,這一扣除標準不是越高越好,從減稅效應來看,標準越高則適用較高稅率的高收入群體減稅額越大;二是低稅率適用的稅率級距擴大,減稅效應更有針對性;三是首次增加專項附加扣除。 此外,個稅“起征點”是動態調整的,此次不調不意味著后續不動。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起征點”問題還會結合逐步擴大綜合征稅范圍、完善費用扣除、優化稅率結構等改革進程統籌考慮。 贍養老人支出可抵稅,專項附加扣除細則抓緊制定中 專項附加扣除,這個看似專業的術語和每個人息息相關,也是個稅法第七次大修的一個亮點。 根據草案一審稿,今后計算個稅,在扣除基本減除費用標準和“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外,還可以享受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專項附加扣除。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決定草案將社會關注度較高的贍養老人支出,擴充入專項附加扣除范圍。為更好維護法律權威,還明確專項附加扣除“具體范圍、標準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確定,并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綜合多方意見后表示,允許贍養老人支出稅前扣除,旨在弘揚尊老孝老的傳統美德,充分考慮我國人口老齡化日漸加快,工薪階層獨生子女家庭居多、贍養老人負擔較重等實際情況。 據了解,為更好發揮個稅調節收入分配作用,很多國家在征收個稅時都引入類似的扣除。 此次個稅法大修無疑是我國第一次在個稅中引入專項附加扣除概念,相比政策本身,6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具體如何落地更受關注。 國家稅務總局稅收科學研究所所長李萬甫說,草案將專項附加扣除的項目在稅法中明確,體現了稅收要素法定的精神。下一步應通過法律授權,在實施條例中盡早明確專項附加扣除項目的具體范圍和標準,確保稅法更規范公平,真正惠及百姓。 擬增加稿酬所得等項目的費用扣除 相比個稅法修正案草案一審稿,擬增加對稿酬所得等部分收入的費用扣除。 此次決定草案在“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部分調整明確,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擬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后的余額為收入額。在此基礎上,稿酬所得的收入額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相當于打了五六折。 來源:鳳凰網房產南京站 ![]() ![]() |
上一篇:多省不動產登記聯網提速 專家稱房地產稅漸近
下一篇:房屋朝向秘密:南北朝向戶型一定最好嗎?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