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5月50城賣地1.5萬億 地價穩定仍是主基調 |
今年前5個月,全國主要城市的土地市場熱度持續,但地價穩定運行仍將是接下來的市場主基調。 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截至5月30日全國熱點城市土地市場持續高位運行,50大城市賣地金額高達1.51萬億元,同比上升幅度達8.5%。其中,賣地金額最多的是杭州,高達1129億元,武漢、天津、蘇州等城市賣地金額也超過了500億元,全國有28個城市賣地超過200億元。 與今年前兩個月相比,4、5月部分城市的土地市場出現局部異常升溫現象。有分析人士表示,本輪土地市場升溫從二線城市開始,特別是蘇州、武漢、杭州等城市,這主要是今年來房地產資金面相對寬松傳遞到樓市,也傳遞到了土地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5月以來蘇州、合肥等土拍熱點城市相繼發布調控政策,土地市場熱度上升勢頭暫緩。繼對市內部分區域升級樓市調控之后,蘇州在5月二度出手,把調控重點放在土地這一源頭,控制出讓土地最高限價,調整相關土地報價。 而且,蘇州接連出手升級調控的背景有點特別:這座城市的樓市剛剛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點名”。此前,為進一步落實房地產市場調控城市主體責任,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對6個城市進行預警提示的基礎上,又對近3個月新建商品住宅、二手住宅價格指數累計漲幅較大的佛山、蘇州、大連、南寧4個城市進行了預警提示。 此外,大中型房企則是這一輪拿地潮的生力軍。中指院數據顯示,前4個月累計28家企業拿地過百億元,而2018年同期僅24家房企,2017年同期僅18家。不過,克而瑞研究中心的最新報告顯示,5月受主要城市成交下滑影響,百強房企業績同比增速較3、4月有明顯回落。與此同時,前5個月銷售百強房企拿地銷售比為0.41,近半土地溢價率不足10%,百強房企拿地整體趨于謹慎。在調控“高壓線”下,地價穩定運行仍將是接下來的市場主基調。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國土地市場交易中,一二線城市的土地交易情況與三四線城市形成了較為明顯的分化特征。一二線城市的土地市場逐漸熱了起來,與此同時,三四線城市的土地供應量卻出現了下調的趨勢。數據顯示,今年5月二線城市的土地市場成交持續火熱,土地出讓金同比上漲了81%。三四線城市的土地供應量卻出現了下調的趨勢,三四線城市5月成交土地1325宗,成交規劃建筑面積同比下跌8.33%。 不過,從目前情況來看多地的土地市場熱度仍將持續。據不完全統計,今年6月粵港澳大灣區9城市將有43宗商住地掛牌出讓,起拍總價超過430億元。其中,廣州更是迎來土拍盛宴,推出商住地14宗,區域涵蓋天河、白云、增城、南沙、花都、從化等,總起拍價超過174億元。 近期有市場消息指出,監管部門將收緊部分“拿地激進”房企公開市場融資,包括債券及ABS產品。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企業融資政策收緊大環境在于金融風險管控力度增加,企業需要在這一輪管控中注重融資風險,尤其是一些房企頻頻拿地王,導致“穩地價、穩房價和穩預期”的機制被打亂。從比例上看,房企融資占比最大的還是銀行貸款,而類似債券等融資方式預計占企業融資中的25%?傮w上看,企業需要繼續拓寬新的融資機會。對于開發商來說,近期面臨兩個壓力:一是半年的業績考核壓力,此時房企會通過以價換量來加快銷售規模的上升;二是融資政策略有收緊,這會帶來很多新的壓力,預計后續會出現小幅降價的現象。 也有分析人士表示,2019年初時房企密集融資,但從5月份開始融資的環境發生了十分微妙變化,融資閘門再度收緊。在“錢袋子”不斷收緊的大前提下,許多房企并不愿意去投入其他前景并不明朗的行業,房企地產仍然被視為第一主業。
來源:證券時報網 ![]() ![]() |
上一篇:多地房貸利率上調,但長期來看不具統一性與持續性
下一篇:買房如何看合同?8大要素不可少! [返回] |